当前位置:首页 » 完美传奇 » 范大生传世

范大生传世

发布时间: 2021-03-16 21:27:23

1. 紫砂壶名家排名

紫砂壶名家排名,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鸣远制南瓜壶。

1、供春

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这是清代学者对陶壶鼻祖供春的赞句。供春,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开创了紫砂壶行业先河,排名第一。

4、陈鸣远制南瓜壶

如果以时间来划分的话,紫砂壶名家排名大致可以分为明清以前的古壶,和二十世纪以后的近当代壶。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其中一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1)范大生传世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用茶汤养壶,光润柔和

泡茶时,可把茶汤浇在紫砂壶上,这样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再拿热水淋一下,冲去茶渍,再拿茶巾擦拭,保持壶的洁净。在日积月累的茶汁洗涤之下,紫砂壶会越发柔和绚丽,人称此法为“茶汤养壶”。

2、保持清洁,养出包浆

壶的表面会积有茶渍.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轻轻刷洗,以保持清洁。如此擦拭、涤洗久了,壶的表面会起一层亚光,人称其为“包浆”(葆浆),这种亚光不会因高温高压冲洗而褪去,甚显高雅品位。

2. 清代竹雕名家

细刻:又名毛雕,以刻线条为主,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刻痕带有毛刺。

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后,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流派,于是出现了嘉定派。
沈大生 嘉定人,明代遗民。能诗善画,多才多艺,继承嘉定派朱氏的雕竹技艺。上海博物馆藏有沈大生浮雕“庭园读书图”笔筒一件。

尚勋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清嘉庆、道光时期(1796——1850)的竹刻名家。善刻留青法,造诣极高。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浅浮雕竹林七贤图笔筒》和《八骏图笔筒》,上海博物馆收藏其《桐荫煮茗图笔筒》,广东省民间工艺馆收藏其《溪船纳凉图笔筒》等。尚氏的《载鹿浮槎笔筒》等,今已流失海外。

周乃始 清代嘉定人。工诗善画,颇有才气,也喜竹刻,擅刻芭蕉丛竹。上路博物馆藏有其浅刻芭蕉人物笔筒一件。

岳鸿庆 字余三,清道光、咸丰年间浙江嘉兴人,岳飞的后代。工于刻竹,运刀如笔,一时称绝。还曾以竹雕刻技法,刻《紫檀木梅花图大笔筒》,由画家张子祥落墨,余三奏刀,千枝万蕊,生机勃勃,虬枝老干,皱纹疤结,浑古有致。今上海博物馆收藏其竹刻《游鱼图》扇骨一柄。

王永芳 清代嘉定人。工刻竹,所刻字体多学苏东坡,清劲风骨存。上海博物馆藏有王永芳浅刻苏字千论书”行体笔筒一件。
吴三藩 清代嘉定人,字鲁珍,号东海道人。初学嘉定派朱珉技法。后自刨嘉定派中一支脉。即薄地阳文竹雕。流传于世的作品多为人物、花鸟笔筒及行草书法臂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吴氏木雕人物笔筒一件。上海博物馆藏其薄地阳文浮雕“松下老人”竹臂搁一件;薄地高浮雕“二乔”竹笔筒一件,一面雕“二乔图”,一面刻七绝一首,款为“吴三藩”三字,极为珍贵;又藏“松荫迎鸿图”竹笔筒上件,属“磋溪吴三藩制”款,亦极为稀珍。

朱文右 吴鲁珍之婿,得吴氏指教,颇能传其技法。传世佳作有“合鞋瓣”竹笔筒一件。

封锡爵 清代嘉定人。专工刻竹,人品高洁、技艺超绝,因而声名远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封氏竹雕“白菜”笔筒一只,整个笔筒雕成白菜形状,造形自然别致,底有“封锡爵”三字篆夹园杉阳文印款。

封锡禄 清代嘉定人。性情落拓不羁,精于竹刻,于康熙年间被招人宫廷,成了御用刻竹艺人。他尤其擅长用竹根雕刻人物像。他还擅刻核桃、橄榄核等工艺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竹雕人物山水笔筒下件,有“壬寅三月”和“封锡禄”名款;叉,上海博物馆藏其竹根雕“罗汉”及“狮子戏球”立雕各一件。

封锡璋 清嘉定人。锡禄之弟,也精竹刻,也是御用竹刻艺人。上海博物馆藏其浅浮雕竹笔筒一件。

封品官 清嘉定人,善竹刻,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三元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技法出于封门家族,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始镐 字彝周,清嘉定人,传承父辈竹雕之艺,擅长竹雕人物,亦名噪一时。《竹人录》记载,其“好读书,旁及镂剔人物,浓纤合度。”据《清档》记载,清雍正间(1723——1735年),其与封始歧同在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牙作供职。

封始歧 字时周,清嘉定人,善刻竹木牙雕等。《竹人录》记载,其“性活澹,家贫无以自给,籍技能以资衣食,所制亦工妙”。雍正初年,由苏州织造高斌荐入清宫造办处牙作供职,其当差之名为“封歧”。今传世品有《封始歧款竹根雕伏虎罗汉》。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封始歧款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封始豳 字绵周,清嘉定人,封锡禄之子,著名竹雕刻家。技艺高超,不在其父之下,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文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小姐 佚名,清嘉定人,《竹人录》载其“工刻竹根蟾蜍,时人珍之,以一蟾蜍易银一两”。

封颖谷 清嘉定人,封锡爵之子,亦工镂竹,承传封门竹刻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封云生 清嘉定人,师承封门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顾珏 清嘉定人。他的刻竹,一反朱氏等人传统的平淡天然的风格,转向精雕细刻。他的作品都要经过一二年时间才能完成。独立门庭,自创一派。上海博物馆藏有其竹根雕“群仙祝寿图”一件,制作精细,用刀细密,是其代表作。

施天章 清嘉定人。字焕文,清代著名竹刻家和象牙雕刻家。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竹刻妙若神工;技艺超群,曾师从于封锣禄,擅长竹根人物雕,人物神情态度极为生动逼真,风格古朴苍老。卒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享年七十三岁。今传世品有《施天章款竹雕佛手》,竹根雕童戏各一件。风格苍深浑厚。

周颢 (一作周灏),字晋瞻(一作峻瞻)号芷岩(或作芝岩),又号雪僬,尧峰山人,晚年号髯痴,人称“周髯”。清嘉定南翔人,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八十八岁。周氏多才多艺,能诗善画擅刻竹,绘画曾问业于王石谷,得其指授。刻竹师法嘉定朱氏技法,又别树一帜,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独创“陷地深刻”之法,为清代竹雕史上承上启下之人物。周氏竹雕技艺功力自深。所作山水、树石、花草、丛竹、人物等,皆不用稿本。其山水首次将南宗画法移入竹刻,尤为清人所称许。周氏擅长多种竹刻技法,今传世作品亦较多,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周芷岩松壑云泉图笔筒》和《竹石图笔筒》均采同阴刻法,以刀代笔,表现墨韵,极为流畅自然。而《竹雕杏花笔筒》、《竹雕兰花纹臂搁》和《竹枝图臂搁》等,则为“陷地深刻”法之风格,颇有新意。

浦灿 字万山,号鹤汀,清代嘉定人,秀才。善画,画松学荆浩,虬枝夭矫,孤干蟠穹,一宝高悬,长凤飒飒。师从周芷岩学竹刻,刻竹与用墨韵颇能相合,亦为嘉定竹刻名家。

周笠 字牧山,清嘉定人,周颢之侄。善刻竹,与周颢齐名。擅长绘画,山水师法元四家,水墨花卉生意盎然。周笠少时与周颢同学画,同刻竹,但各得其意,各不相袭。清人评其作品“生意远出,神气内涵,万点当虚,千层叠起,浑厚中自露秀色”。周笠晚年客居扬州,六十岁而病卒,今传世作品较少。

周之礼 字子和,号致和,江苏长州人,晚清竹刻家。刻竹摹金文字,极为精工老到,有书卷气。
周锷 字剑堂,清嘉定人,生年不详,善刻竹,尤精刻扇骨边小字。所刻多由同里著名书家浦熙作书,周锷奏刀,所镌精工细巧,“细如蝇须,而分行布白,层次井然,见者诧为鬼工。”卒于嘉庆中期。

张希黄 清江苏江阴人。精于刻竹,创造了去地阳文留青竹雕,风格独特。善于运用竹筠色泽的对比变化,表现浓.淡,极有意趣。上海市博物馆藏有其留青笔筒一件”另有“归去来辞”山水笔筒一件,雕刻得细致工妙。

潘西风 清代浙江人,精于刻竹。郑板桥称他的技艺为濮仲谦以后,金陵派竹刻的第一人。有诗赞誉道:“老桐与竹结知音,苦竹雕镂苦费心。十载竹西歌夜吹,几回烧去竹为琴”。“老桐,即人们对他的戏称。上海博物馆藏其浅地刻临恽寿平梅花笔筒一件。

时澄之 字志范,清嘉定人,时钰之孙,善刻作,共名与时其泰相埒。

时大经 号甫堂,时以成次子,善刻阴阳文山水花果与虫草。设肆于嘉定城中,名“文秀斋”,店中陈列着竹刻假山一座,古雅浑朴。喜刻大件,如竹狮子、高尺余,寿星为二尺余。其他如蟾蜍、灵芝、淡巴菰盒等,极精工。

吴之璠 字鲁珍,号东海道人,生卒年月不详。初居嘉定南翔,后迁徒天津,活跃于清康熙年间,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擅圆雕和浮雕,深浮雕师法朱氏,浅浮雕乃自创一门,名“簿地阳文”。今传世作品较多,著名的竹雕有《二乔并读图笔筒》、《老子骑牛图笔筒》、《荷杖僧笔筒》、《丁山射雁图笔筒》、《松荫迎鸿图笔筒》、《黄扬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松溪浴马图笔筒》等,现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处。

时其吉 字大生,时钰次子,清嘉定竹刻名家。师法其父竹刻技艺,精刻竹,尤善深刻,擅摹刻名山胜水。

时其泰 字赓飏,清嘉定人,时钰之孙,善刻作,其名与时其泰相埒。

吴嵩山 一作松山,清代嘉定竹刻名家,居南翔寺,后流寓维扬。师从周芷岩学画刻竹,工画,亦擅竹刻。

时其祥 字天行,时钰次子,清嘉定竹刻名家。善竹刻,善摹名山胜水,工细极至,一丝不苟,故每成一器需耗时数月。竹刻与兄齐名。

严望云 一作阎望云,明代万历年间著名木雕艺匠,善制木器,极为精工,曾为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做过香几、小盒等器具,放在项氏藏书画的“天籁阁”中,极受项氏推崇。还为项氏制作一只竹根杯,作荷叶的形状,旁雕有蟹和莲房,精巧雅致,项氏为其题一绝句云:“截得青琅玕,制成碧筒杯。霜螯正肥美,家酿醉新醅。”严氏曾为项氏制作过不少的器具,但流传到后世的并不多。

时汝鉴 号芳林,时澄之子,清嘉定人,工古篆八分书,师承父祖竹刻之艺,善刻阴阳文,尤善刻人物花卉。

严煜 字敬安(一字云高),清代嘉定人,据南翔寺。工画山水、花鸟,亦能写竹石,尤精研金石、六书之学,从周芷岩学竹刻,得不传之秘,遂成为嘉定竹刻名家。

时以成 号炳南,时汝鉴之子,承父祖家传,善刻阴阳文山水,深浅合度,雅俗共赏。花卉尤能出新意动人。

杨澥 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清江苏吴江人,晚清竹刻家,善治印,精刻竹。印章以秦汉为宗,于金石考据之字靡不精核。竹刻善摹金石文字,刀法深圆,风格独特。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卒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享年五十九岁。
杨褒 字圣荣,号古林,清代以擅长竹章篆刻出名的竹刻家。家贫无以谋生,遂卖竹刻为业,首创竹章篆刻,时人争相收藏。著有《寓意》、《竹章印谱》二卷,年七十而卒。

杨谦 号吉人。杨褒之子,继承父业,以卖竹刻为生。除竹刻之外,亦善书画、篆刻和雕刻,擅长写墨竹,作李斯篆,雕琢玉石印章等,都属精古。

时沅 字湘华,自号卧牛,江苏嘉定县人,竹刻名人时大经的儿子。时氏一门数代,都以刻竹闻名。传到他已是时家最后一小艺人,所刻竹臂搁、笔筒的山水刀法,颇似王恒,可惜年轻时身体残废,但仍经常卧床刻竹不倦。

时钰 字世贤。清初嘉定人,好吟咏,擅竹刻,为清前期嘉定竹刻名家。其二子一孙均承传其技法,成为一时竹刻名家。

汪曾銮 字敏甫,号听园,先世居江阴,后迁居嘉定,清晚期时人。精六法,善治印章,书法学王右军,善以刻印章之法刻竹,亦善刻黄杨、檀香印章,其上刻兽钮,甚古雅。

张步青 清乾隆、清嘉庆年间嘉定人,自学刻竹,无师处通。技艺娴熟,风格与邓用吉相仿佛,曾刻两件折枝蔬果,秀逸玲珑,为世所珍。由于隐逸,虽有绝技,鲜为人知。

张陈典 字徽五,号毅庭,嘉定人,本姓陈,外祖张用之立为后,因传医业。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任铜仁知县,有惠政。九岁能文,及长工诗,精行草,善画写意人物,亦善刻竹。所制笔筒,镂空深刻,极为工巧。著有《燕翼堂集》等。其竹刻为其学问所掩而不出名。今传世名作有《留青深刻笔筒》一件,为黄允之氏所收藏。

张宏裕 字百福,清中期嘉定竹刻家,擅长人物画,以竹刻小像而著名。初多刻花果之类,未足尽其技,遂改为专雕竹根人物小像,无不毕肖。《竹人录》载其“独以三寸竹为人镂照,自朱氏至今,别开生面矣。”

张鉴轩 一作张监轩,广东潮州著名的木雕艺人,他所雕刻的圆雕蟹篓在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展出,引起轰动,并荣获国际奖。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内陈设的两件大型全漆木雕《花鸟》和《鱼虾》,亦出自他之手。

张开福 生卒年不详,浙江海盐人,张燕昌之子,清后期浙江著名竹雕刻家。

张希黄 生卒年代及里籍均年不详,或云为浙江嘉兴人,或云江苏江阴人。张氏活跃于明代中晚期,以擅长“留青竹刻”而名扬于世,改进和发展了前人的“留青”技法,使之成为明清竹雕中别具一格的品种。传世的张希黄作品并不多,代表作《山水楼阁图笔筒》今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里尔艺术馆亦收藏有其作品。

张辛 字受之,浙江海盐人,张燕昌之侄,善刻竹、治印。清后期浙江著名竹刻家,客居北京染疫而卒。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年仅三十八岁。

张学海 一名张学,清晚期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人,光绪年间,以擅雕竹根而闻名。崇尚古朴,精选雕材,细心雕刻,得朱松邻秘法。曾用半年时间,雕成一只高达一尺以上的狮子,神态凶猛生动,是他晚年的杰作。他家的柜下桌边,常堆满老竹根,平时常对这些竹根观察,一旦心有所得,随即雕刻。年八十而卒。今传世作品有《张学海款竹根雕弥勒佛》一件。

张燕昌 字芑堂,号文鱼,又号金粟山人,清浙江海盐人。善篆、隶、飞白、行楷,精金石篆刻,工画兰竹、花卉、山水、人物,亦精竹木雕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优贡,嘉庆元年(1796年)举孝廉方正。生于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享年七十七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张燕昌刻梁同书铭紫檀书筒》。

张应尧 清康熙时人,善刻字,媚丽疏秀,有晋宋人风格。今有其所制竹臂搁传世,为钱石桥所收藏。

张志鱼 字瘦梅,号通玄,北京人。善书画、治印,最精于竹刻,最将名人书画缩刻于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余柄,造诣极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曾设“寄斯庵美术社”于北平劝业杨三楼鬻刻,所作以花卉为多。晚年寄居上海,卒年七十余岁。

张珠春 浙江东阳县湖溪人,著名东阳木雕艺人,擅深雕、透雕。浙江绍兴东岳殿内有他雕刻的《关公保皇嫂》、《三娘教子》、《岳母刺字》和《昭君出塞》等历史故事木雕,人物形象生动,雕刻技艺精湛,去逝时年仅四十多岁。其弟张珠发亦擅木雕,尤善雕“花板”,寓居上海,以雕刻为主,亦四十多岁左右去逝。

张楫如 名钰,号西桥,近代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早年在苏州学木版雕刻,得到师传技艺,后客居上海,专为人刻竹。以刻字为主,偶有刻画,技艺很高,尤擅刻阳文字,世人求其作品者众,名声雀起。曾缩刻钱梅溪摹汉石经于扇骨上,凡四百二十余字,皆刻阳文字,精湛绝伦。又缩刻青铜器的铭文,石鼓文等于竹扇骨,平刀和拳刀并举,操纵自如,精细入神。所刻各种篆籀文尤精。年五十四而卒。今苏州狮子林还留有他所作的石刻字贴,但其所作竹刻流传极少。

3. 中国十大紫砂壶名家是谁

紫砂壶名家排名——明代紫砂壶名家【金沙寺僧】 【供 春】 【元 畅】 【时 朋】 【董 翰】 【赵 梁】 【李茂林】 【时大彬】 【徐友泉】 【李仲芳】 【陈仲美】 【欧正春】 【邵文金】 【邵文银】 【邵 盖】 【陈信卿】 【陈正明】 【闵鲁生】 【沈君用】 【徐令音】 【徐 展】 【陈子畦】 【陈光甫】 【沈君盛】 【项 真】 【陈和之】 【陈挺生】 【承云从】 【周季山】 【徐次京】 【陈用卿】 【惠孟臣】 【沈子澈】 【项圣思】 【邵旭茂】 【陈 辰】 【梁小玉】 【蒋时英】 【邵二孙】 【闵 贤】 【项子京】 【陈煌图】紫砂壶名家排名——清代紫砂壶名家【王友兰】 【华凤翔】 【陈鸣远】 【袁郁龙】 【金士恒】 【许龙文】 【陈汉文】 【范章恩】 【惠逸公】 【潘大和】 【陈鸿寿】 【壶 痴】 【范庄农家】 【味清老人】 【元 茂】 【许伯俊】 【继 长】 【徐飞龙】 【汉 珍】 【王南林】 【阳友兰】 【杨履乾】 【邵盘珍】 【萼 圃】 【杨彭年】 【杨凤年】 【瞿应绍】 【葛子厚】 【杨宝年】 【邵大赦】 【吴玉亭】 【邵景南】 【郑宁候】 【冯彩霞】 【邵大亨】 【申 锡】 【蒋德林】 【何心舟】 【王东石】 【文 旦】 【范鼎甫】 【古莲子】 【矿 成】 【邓 奎】 【梅调鼎】 【潘虔荣】 【邵梭根】 【邵维新】 【史维高】 【杨季初】 【朱 坚】 【赵松亭】 【瞿子冶】 【陈伯芳】 【朱石梅】 【邵行然】 【范勤芬】 【张春芬】 【吴大澄】 【汪 淮】 【周永福】 【王东石】 【陈光明】 【方曾三】 【杨继光】 【蒋祯祥】 【陈介溪】 【邵基祖】 【张怀仁】 【江案卿】 【吴月亭】 【圣 和】 【师蠡阁】 【思 亭】 【柏 原】 【黄彭年】 【谦 六】 【潘仕成】 【邵陆大】 【汪生义】紫砂壶名家排名——当代紫砂壶名家【黄玉麟】 【程寿珍】 【俞国良】 【范大生】 【陈光明】 【汪宝根】 【汪宝洲】 【严光芝】 【魏忠明】 【葛宝林】 【鲍明亮】 【戈根大】 【彭再生】 【秦根林】 【诸葛伯勋】 【沈孝鹿】 【冯桂林】 【鲍六芝】 【邵全章】 【陈少亭】 【胡耀庭】 【范 占】 【李宝珍】 【陈经耕】 【范锦甫】 【谈尧坤】 【范泽林】 【邵宝琴】 【蒋祥元】 【顾德根】 【范林源】 【吴纯耿】 【朱可心】 【高海庚】 【裴石民】 【王寅春】 【吴云根】 【任淦庭】 【施金庭】 【施福生】紫砂壶名家排名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 【蒋 蓉】 【汪寅仙】 【徐秀棠】 【吕尧臣】 【谭泉海】 【徐汉棠】 【李昌鸿】 【鲍志强】 【顾绍培】 【周桂珍】紫砂壶名家排名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紫砂壶名家排名 -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鲍仲梅】 【徐安碧】 【邱玉林】 【李守才】 【季益顺】 【吴 鸣】 【徐达明】 【曹亚麟】 【谢曼伦】 【储立之】 【毛国强】 【曹婉芬】 【沈蘧华】 【吕俊杰】

4. 中国巨商~张謇。生平事迹

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当时江苏省海门直隶厅常乐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发展了民族工业
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故海门民间称他为“四先生”。张家世代务农,到张謇父亲时,已置田二十余亩,并兼营糖坊。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14岁时,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的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其家。15岁起,间亦从效祁子、江南乡试举人宋琛先生问业。同治七年(1868年)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同治八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其后如皋张氏贪得无厌、索酬无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自此连年缠讼,使张謇吃足了苦头,家道也转入困顿。幸赖通州知州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久余怜士惜才、曲为援护,屡费周折,才得以销如皋控案。
同治十三年(1874),张謇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知州孙云锦。光绪二年(1876年)夏,应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邀请,前往浦口入其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参与了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光绪六年(1880)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借机发动侵略战争。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反抗侵略,对外持强硬政策,由此受到南派“清流”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光绪十年(1884年)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则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张謇离开庆军回归故里,继续攻读应试。
张謇从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因孙云锦官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俗称北闱),才取中第二名举人,俗称“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声名渐著,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但此后张謇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
从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期许甚至”、“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中会元,更说明了提携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试时翁同龢的志在必得。(张謇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卷,陶中“会元”而张落第;40岁赴会试,试卷又被武进刘可毅所冒,刘中会元而张又落第。)
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府任,协助治河救灾,并拟订《疏塞大纲》。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又应聘主持赣榆选青书院、崇明瀛州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安庆经古书院等。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奉父命再次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二月,礼部会试,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初定十一,常熟师改第十”;四月二十四日殿试时翁同龢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后,竭力加以拔擢。翁同龢不但做了其他阅卷大臣的工作,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还在光绪帝引见时,特地介绍说: “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张謇得中一甲一名状元,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对长江下游的侵犯,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1896年11月,张謇通过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光绪十九年(1893)张之洞搞“洋务”时用官款向美国买来办湖北织造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因而变成“绅领商办”性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在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县)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00万两,纱锭2.6万枚。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1901年起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 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刘坤一赞成,而藩司吴、巡道徐、盐道胡阻挠。张謇叹息不已,乃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同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计以张謇从任办通州纱厂五年以来应得未支的公费连本带息2万元,另加劝集资助可成。同年7月9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
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这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1909年,张謇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因地处吴淞,曾一度称“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解放后,学校改组为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大连海事大学。 1912年,张謇在老西门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3年全校迁往吴淞,故称’ 吴淞水产专科学校”, 今天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 1917年,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的前身)在吴淞复校。 1921年,上海商科大学在上海成立。上海商科大学前身是南京师范高等学校,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展为国立东南大学,张謇是国立东南大学主要创建人之一。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显著,以后各自扩充为专科学校,1924年合并为南通大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
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
张謇乃科甲出身,状元及第,书法自有根底,楷、隶、行、草兼擅,沉稳深秀,传世以行楷为多,隶书绝少见,然此副一则为隶,另则长言龙门,笔法瘦硬,纵横飞动,妙得《礼器碑》,《石门颂》精髓,偶参篆书体势,古雅清新,更是绝品中之精品。

5. 紫砂壶大师有哪些比较出名

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范大生、汪宝洲、严光芝、葛宝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耿春福。

范泽林、邵宝琴、范建军、倪顺生、凌锡苟、顾治培、高丽君、高建芳、储集泉、程辉、惠祥云、戴非凡等。

1、程寿珍

程寿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

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

其造型以优美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整把壶稳健丰润。该壶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得金奖,当时名重一时。

2、汪宝根

汪宝根(1890-1954年),号旭斋,宜兴蜀山人。为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之一(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

汪宝根早年随伯父、清末名家汪春荣(生义)学艺,与壶艺大师吴云根、朱可心为同门师兄弟。出师后曾在宜兴吴德盛公司、上海铁画轩公司任技师。1935年,他制成大东坡壶与三友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获优等奖。

汪宝根曾与清末紫砂名家黄玉麟是邻居,常常向黄玉麟请教,学到了不少制壶绝艺,并以樱桃小包嘴制壶而闻名壶艺界,汪宝根身材矮小,但精力过人,制作不满意随即毁之,不做到尽善尽美绝不出手,虽制作较多但求者难得。

汪宝根的《上桃合菱壶》现为宜兴陶瓷陈列馆收藏,《线云壶》则被红学专家冯其庸珍藏。

3、戴非凡

戴非凡,男 ,中共党员,工艺美术师,毕业于长江大学,留学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西兰-中国工艺美术传播大使 ,新西兰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

2013年弃政从艺,在江苏宜兴从事紫砂艺术设计创作,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葛军先生。创办壶涂仙紫砂艺术馆,号“壶涂仙”。

个人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等国内、外各级主流媒体报道数十次。

4、范建军

范建军,1962年8月生于江苏宜兴, 198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中国陶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鲍志强教师学习紫砂雕刻技巧进无锡轻工业学院设计系进修,后学习陶瓷造型设计及装饰。

198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职大学装潢美术系。回厂后随母亲曹婉 芬学习制壶技艺及从事紫砂陶造型设计。近年来所设计制作的作 品颇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并屡次获各类奖项。

5、倪顺生

倪顺生,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朱可心得意弟子,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会会员。

生于江苏宜兴紫砂陶艺世家,从事紫砂壶艺四十余年,对紫砂情有独钟,其作品深受行家好评和紫砂爱好者的摹名珍藏。一九九零年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并加入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紫砂壶

6. 哪里出的紫砂壶最有名

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6)范大生传世扩展阅读:

紫砂壶的特点:

1、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2、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3、紫砂壶的冷热急变性好,即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而不会爆裂。

4、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

5、紫砂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6、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7、由于紫砂独特的透气性能,使用紫砂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紫砂壶

人民网-紫砂壶的八大特点

7. 清末民国间有姓高的画家吗都有谁啊

高翔(1688(戊辰年)--1753),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犀唐等,江苏扬州人。一生从未做过官。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8. 谁做的紫砂壶最有名气

这个问题很难抄回答,问的袭是历史上还是现代啊?
如果是历史上,当然是始祖龚春最有名,其次是时大彬、邵大亨、陈鸣远、惠孟臣、杨彭年、杨凤年、俞国良、范大生这些人。
建国以后当数紫砂界的七老: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其中又以顾景舟的艺术成就和名气最大。
现代的则是:徐汉堂、徐秀堂、吕尧臣、汪寅仙、谭泉海、许四海、施小马等人了。
其实喜欢紫砂壶最重要不要追名,因为很多大师的壶根本不可能流传到市面上,多半都是徒弟等代工,真正大师亲手做的壶不是zf就是东南亚订购走了。

9. 范为群 紫砂壶

【姓名】:范伟群
【年代】:现代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代表作品】:太极茶具
【人物简介】:
范伟群 197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当代知名陶艺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自创办范家壶庄以来,身先仕卒、为人师表,带领着范家壶庄紫砂人,本着以弘扬紫砂工艺为己任,致力于继承传统和发扬具有范家特色的紫砂工艺艺术。
1984年进紫砂二厂随吴同芬老师学艺,自幼受陶艺世家氛围的熏陶,和老师的严格教导以及自己刻苦学习,很快全面掌握了紫砂工艺的各种制作技能,所制”夹砂扁富壶”就获得了全厂技术质量无记名评选一等奖,而后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收为己徒,如遇甘露。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先后创作的多个新品相继入选参加港澳台地区展览,获得一致好评,深得海内外客商喜爱,成为当时紫砂界最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
1992年后,先后受聘于紫砂五厂、蜀古紫砂厂任技术辅导,为紫砂业培养了百余名紫砂工艺新人。先后参与”97香港回归”、”99澳门回归”的国家级紫砂礼品的设计和监制工作。同时积极创作多款具有自我特色的紫砂新品,全新力作’’天宝壶”, 造型精炼、风味独特、工艺精美而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作金奖,”僧帽壶”也以其全新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被韩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自创办范家壶庄后,带领着范家壶庄的紫砂人,全心投入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并潜心研究历代先辈的紫砂珍品,深切感悟其艺术气息,积极汲取传统艺术的精髓。根据大生传世的几款精品,经过仔细研究学习和反复推敲,创作出”传承篇--大生传世精品系列”,其作品工艺精湛、质朴大气、形神皆备,一举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通过读太极、悟太极,触类旁通,将太极意境融于紫砂创作中,精心设计制作的”太极茶具”,造型独特、意境深邃,一举获得2003年宜兴陶瓷新人新作一等奖。然后又创作了”合家欢”、”天地一壶春”紫砂新品,荣获首届(中陶杯)中国陶瓷艺术展评银奖和铜奖,得到了中央美院教授张守智老师的好评。多年来精心制作的多件紫砂作品,造型别致、个性鲜明,被中央领导人选为国家级礼品。
从事紫砂工艺以来,认真研究和努力创作,并积极推广和弘扬紫砂工艺。先后多次赴港澳地区和国内各大城市,进行紫砂壶艺的展示和推广。特别是2004年、2005年两次赴韩举办紫砂壶艺展、紫砂壶艺演示会及紫砂壶艺爱好交流推广会,得到了韩国壶友热烈的欢迎和喜爱。两次韩国行,使韩国大众更深更广的了解和认识了紫砂,为弘扬紫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二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创作出百余个紫砂新作,获得了几十个专业陶艺展评奖项,壶友遍及国内各大省市、港澳台以及东南亚。
所制作品以工精、形美、韵深,而闻名海内外。

热点内容
完美缘怎么用 发布:2021-03-16 21:51:05 浏览:903
陆贞传奇百度影音59 发布:2021-03-16 21:51:04 浏览:613
全民奇迹26无限钻石sf 发布:2021-03-16 21:51:02 浏览:654
梦幻手游大神 发布:2021-03-16 21:49:52 浏览:928
dnf女圣职者本子 发布:2021-03-16 21:47:35 浏览:170
昆明新开商场 发布:2021-03-16 21:43:27 浏览:797
捉鬼传奇 发布:2021-03-16 21:43:12 浏览:816
微服私服 发布:2021-03-16 21:42:11 浏览:340
风云之龙耀九州私服 发布:2021-03-16 21:41:57 浏览:525
北魏传奇之宏图恨 发布:2021-03-16 21:40:46 浏览:894